日前,一则“公司微信群里,除了自己全是骗子”的新闻惊呆了无数网民,源起武汉一家公司的女会计被“董事长”拉进了新建的微信工作群,群内6人都是公司同事,头像、名称都能对得上,群里还通过聊天谈工作,设置真实场景层层铺垫,让女会计信以为真,于是“董事长”就给这位女会计发出了工作指示,让她把公司账上的85万转给江苏的一名客户,转账成功突然发现微信群里称自己正在外面开会不方便接电话的董事长却出现在了办公室,一问才知道自己被骗了。经过警方及时工作,迅速启动冻结程序,成功冻结了近80万元并仍在开展侦查工作。
无独有偶,今年3月,上海某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主管陈女士也被加进了一个名为“公司高管讨论群”的微信工作群,群里人员名称、头像均与公司高管常用的个人信息完全一致,随后,群中冒名的“老板”发布指令,让陈女士将76.5万元划转至“老板”指定的账户。
分析这类骗局的产生,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大量信息的泄露,比如公司的内部架构、人员信息,甚至包括老总和财会人员的详细信息,不法分子一旦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很有可能利用社交媒体冒充公司老总或是业务往来客户对财会人员进行诈骗。
第二,微信不需要经过实名认证,名称、头像均可随意使用,即使是陌生人在了解到一定信息后也可以伪装成你最熟悉的人。陌生人添加好友、被拉进陌生的微信群,但熟悉的名字、认识的头像往往就容易让人放松警惕、降低戒备。且网上有专门的伪装软件,可以将微信截图中的头像变成任何人。
第三,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木马病毒潜伏到已经存在的一些内部工作群,提早熟悉微信群里互相之间聊天对话的语境和用词习惯。从而在利用新的账号添加财会人员或是把他们拉入新的微信群后,也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怀疑。
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高能,财会工作人员的防范技能也必须随之升级才行。警察蜀黍提醒您:
1.不要轻易点击、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或是连接,避免手机、电脑感染木马病毒,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定期扫描手机、电脑,及时查杀。
2.不可靠的二维码不要轻易扫描,因为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仅有感染病毒的危险,还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此外,很多微信号都与手机关联绑定,不法分子通过输入手机号码查找就可以轻松获得微信号等信息。
3.财会工作人员要对此类新型诈骗手段有所了解,加强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如果遇到领导从微信、QQ等社交媒体发来的转账要求,一定要见人见面进行核实。
4.一旦遇到疑似被骗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积极提供有关证据、信息,尽可能地协助警方破案。(来源:南京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