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我校今天两名研究生上当受骗

发布时间:2014-01-08访问次数:4933

        防止电信诈骗!手机短信发出的银行卡升级,一律不要相信!都是钓鱼网站。
        我校今天两名研究生上当受骗,损失八千多元。   
      

        校园诈骗案件的危害
        校园诈骗案件以学生为作案目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行为的案件。这类诈骗案件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学生往往容易上当。诈骗案件发生后,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及家庭遭受钱财损失,学生心身受到沉重打击,轻者令学生烦恼或陷入经济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重者则会使有些受害学生自杀轻生或导致连环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危害性极大。
        校园诈骗案的特征
        1、手段上的智能性。诈骗分子在高校作案行骗时,一般都是利用丰富的知识、技能经验,经过精心的策划,设置诱饵,使受骗者落入圈套。常常使用科技性高,迷惑性强的手法提高诱骗效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用手机短信和互联网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在高校行骗,大都能摸准学生的个人心理,他们有着多次作案的经验,能随机应变。
        2、方式上的多样性。高校诈骗案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案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诈骗。
        ⑴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作案分子行骗时都会伪装自己的身份,常常假冒老乡、同学、亲戚等关系或公安、检察官、法官等其他身份,或利用假身份证、假名片,骗取学生信任而作案。还有的以骗到的财物、名片、信誉等为资本,寻机作案,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⑵投其所好,引诱上钩。诈骗作案分子行骗时往往先是套话,利用学生急于就业或出国及勤工助学的需求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或是利用大众传播工具等到处作虚假广告,骗取培训费,学杂费等,然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⑶虚构场景,慌其心神。诈骗分子会虚构绑架、车祸、银行卡被冻结等令人紧张,以致心神崩溃的故事,或者谎称中奖,有快递等令人兴奋的场景,刺激学生的心理,使之不在正常思考的状态,最终达到诈骗效果。
        3、目标上的选择性。诈骗分子在高校中行骗,一般与受骗人都有过较长时间的正面接触,既可能有面对面的交谈,也可能有信函交往,还有可能是通过网络来认识的。只有与作案人有过比较多的接触才会将其作为诈骗目标,伺机作案。作案人常选择求人帮忙,轻率行事的;疏于防范,感情用事的;贪图便宜,财迷心窍的;思想单纯,防范较差的;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的;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的。
       校园诈骗案件的防范措施
        1、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法规,掌握一些预防受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善于辨别真假,对自己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不贪私利,不图虚荣;知心知彼,心明眼亮,与陌生人的交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三思而后行。
        2、克服主观妄想,勿要轻信他人。作为学生,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必须牢牢把握交往的原则和尺度,不能不辨真假,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切记防人之心不可无。
        3、保持通信正常,多与家人交流。很多诈骗案的成功都是源于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不及时,以致于家长担心孩子而上当受骗,相对来说父母的社会经验更丰富,学生则有更前沿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相互交流补充,能够更好地防范于未然。
       面对诈骗的应对措施
        1、平静心态,及时报案。受害人无论是否因为自己的过错(如贪财、无知、轻信、粗心大意)而受骗,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受骗的噩梦中回到现实,吸取教训,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切勿“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咽”。
        2、提供线索,配合调查。已经被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要注意对作案人员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身份证件、电话号码等证据予以保留,并积极向学校保卫处和公安机关提供诈骗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与其交往的经过等线索,配合调查,追缴被骗的财物。
        诈骗犯罪分子总是心虚的,因此,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有疑点,就应当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可轻率从事,及时与警方取得联系,并尽可能与诈骗者周旋,帮助警方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相信只要大家提高警惕,相互帮助,一定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安全和谐。